您的位置:首页>检察业务

信息化全域赋能 助推“三零”创建提档升级

时间:2021-02-1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信息化全域赋能

助推“三零”创建提档升级

[摘要]“三零”单位创建是山西省委为治晋兴晋强晋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性工程,对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建设高水平平安山西,服务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检察机关在“三零”单位创建中虽做好了基础工作、“规定动作”,但依然存在解放思想动力不足、开放创新驱动不明显、科技运用能力不够等现象。应坚持“建用并举、以用为主”,积极开发“人工智能+司法办案”“大数据+案件管理”“互联网+检务公开”的信息化布局,有效增强创建的实效性和现代化,力求实现矛盾化解“零上访”、安全防范“零事故”、遵纪守法“零案件”。

[关键词]“三零”单位创建 信息化建设 智慧检务 融合发展 共建共享

 

当前,智能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处于千帆进发、百舸争流之态。“三零”单位创建工作是推动各部门找准基层难点、打通治理堵点、解决群众痛点、提升市域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如何补齐短板,运用现代科技把检察领域“三零”创建工作提升到新的层次和水平,是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应切实通过周密部署、找准短板、优化路径,倾力打造适合新时代要求的信息化+“三零”创建工作格局,逐步探索现代化创建“检察模式”,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一、夯基础,速起跑,以协调推进实现联创共享

各级检察机关严格落实省委部署要求,瞄准创建工作的系统性、靶向性、长效性,以“创”为引,推进了全院创建及各业务条线专项创建;以“访”为要,采取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及时回访、主动约访等方式化解矛盾、控新治旧;以“督”为基,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严打击涉疫情犯罪,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刑事犯罪活动,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切实通过上下联动抓创建、多措并举强创建、统筹兼顾促创建,蹚出“三零”单位创建新路子。

二、找短板,抓落实,以聚焦症结提升创建格局

检察机关“三零”创建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受传统思维束缚,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应用等手段提高创建水平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创建“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偏差导致“两张皮现象”。业务与信息化融合思维不强,信息化引领创建工作的思路尚未打开,缺乏在智能化建设、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对“三零”创建工作从理念、机制到方式整体变革的认知。是业务办理出现“信息孤岛”。政法系统“三零”创建依然存在数据信息“各自为政”状态,有数据标准不够统一、数据开放程度不高、数据联通保障不畅等各类问题,多部门在数据对接上只能沿用传统的低效率方式,电子数据库商未完全建立,难以释放“链条”效应,大大降低了创建效率。三是政民电子互动“模式陈旧”。在政民互动上,各检察机关虽然设立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但是大多用于公开重点案件信息、各类法律文书、检察信息动态等,未优化“在线申诉”与“在线举报”功能,群众反馈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回复,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主要是12309检察服务中心,未能实现多渠道网上通道化解矛盾、解决信访问题四是信息公开存在“撒胡椒面”。在案件信息公开方面,各检察机关“两微一端”平台发布职务犯罪案件信息较多,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和典型案件较少;在公开的各类法律文书中,刑事申诉复查决定书等文书较少;大多数案件的公开信息还是以静态的司法依据和结果为主,动态的办案过程和重点案件的案情进展披露较少;同时,现多数基层院的检务信息公开内容主要依据机关内部决定,很少调查群众最想看到的焦点,如人民群众关心较多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子女教育问题、金融诈骗问题等,未能通过“关键点”“热点”疏通群众疑惑、增强群众法治理念

三、优路径,求实效,以长态推进巩固创建成果

(一)化解有章,检察服务配备“导航仪”,做实信访工作。

司法是矛盾纠纷的最后解决机制,这意味着最广范围乃至最为极端的矛盾纠纷,将出现在司法领域,我们不仅应敞开“正门”为实现“零上访”打通渠道,还应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在海量案件数据中挖掘信访隐患,提炼社会治理相关信息数据,并从中发现治理规律,使司法个案的成功解决最终转化为推动完善、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机组成。一是建立社会风险隐患“预警台”。应以信访信息系统为载体,研发推广“零上访”单位创建工作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同检察机关网上信访2.0系统有效衔接,整合智能化管理、督办、统计、研判等预警预测功能,落实完善矛盾纠纷“五色”分级预警处置机制,将矛盾纠纷按照“绿、蓝、黄、橙、红”五个级别,分别明确具体表现、预警层级、工作措施、处置流程、报告办法等,对矛盾隐患摸排实现大数据管理,力促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精准化和制度化。二是建立社会治理协同指挥“大平台”。探索建立“互联网+共享矛调”平台,增设多元解纷平台的在线调解功能,有效形成“反应迅速、调解及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会治理指挥平台,坚持抓早抓小、及时处置、接诉即应、马上就办、高效化解,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当地、消化在内部,实现矛盾不上交,构建人人都是调解员、全员参与调解、全社会共享调解的良好局面。

(二)监督有效,资源共享打造“大本营”,提升检察质效。

“三零”创建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需努力提升各部门之间数据联通水平,既打破物理距离,又打破数据壁垒,立足提升检务及司法工作效率定位,力求做到“一个标准采集数据、一张网络办理案件”,有效节省司法资源,使办案坐上信息快车道,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质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融合做“乘法”,建立政法数据共享平台。检察机关与其他政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建立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检索、定制和决策三个层面数据应用服务,在检索方面,实现各类信息的灵活查询,解决“数据难找”的问题;在定制方面,针对不同业务领域的数据需求,完成数据服务个性化、精准化的主动推送,构建线索分类模型,推进各业务专题搜索引擎建设,为监督成案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在决策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发掘司法活动内在规律,形成政法机关人员、案件、事务、财物、资产、决策的全景视图,全方位、多维度为业务研判、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真正实现内控有效、监督有力、决策科学、管理现代,为公正规范执法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信息做“加法”,建立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在检察机关司法办案辅助平台上建立“实体识别”“数学建模”等大数据技术,集成了快速阅卷、类案推送、文书编写、量刑计算、出庭示证等功能,强化对检察内生数据、共享数据、互联网数据等数据资源的获取、集成、清洗、转换,不仅实现了案件办理网上流转、执法行为网上监督、信息数据网上共享,还有效提升检察数据质量,为检察办案提供强大的辅助职能,有效回答人民群众同案同判、类案类判的司法期待,有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三)防范有道,防控体系装上“千里眼”,强化内部建设。

一是一屏观安全,全面推行“动态监测防控”。推进智能安防单位建设,加强对安全状况的动态监测、分析预判、精准预警,对重点部位和设施进行安防巡查、排除安全隐患;统一安装360天擎安全防护,定期对内网终端进行查杀,实现安全策略精准防控和实时动态掌控,做到“信息自动采集、数据采用分离、管理智能高效、防范严密精准”。二是一网通全岗,全程推进“案件质量监控”。全面实现案件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全面建立全程留痕、节点把控的流程监控机制和质量评查、规范检察的智能督查机制。通过办案系统设置各部门自动轮案规则,建立以随机分案为主,人工分案为辅的案件分配制度,科学避免办理人情案、关系案;将案件质量评查全部纳入网上开展,努力破解传统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费时费力问题,做到“一案一评查”,增强评查效果,提升工作效率,有效发挥案件质量监督“纠错、问责、规范”作用,倒逼办案质效提升。

(四)公开有力,内外监督筑牢“防火墙”,回应群众关切。

一是保障公开程序规范,打造“信得过”的司法强化检务公开广度与深度,以信息化为载体,梳理检察工作各个环节,明确公开范围和审批程序,做好做深检察流程公开、检务活动公开、法律文书公开,力促形成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检务机制二是提高公开文书质效,打造“看得见”的公正将法律文书公开流程细化为审核、导出、复核、发布四个步骤,对拟公开的法律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复核,层层把关,防止“断档”,对于发现公开内容不严谨、技术处理不到位的情况,督促办案人立即更改,确保公开的法律文书及时、准确、规范。三是强化阳光检察建设,打造“感受得到”的服务着力打造实体、线上、掌上”多元检察服务供给体系,建立多元化案件信息查询机制,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律师、当事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便捷的检察服务,最大限度集中民智、汇聚民力、凝聚民心,提升司法公信力,构筑基层稳定“防线”。

 

作者姓名:史雅菲

工作单位及职务:尖草坪区人民检察院 政治部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