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业务

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 ——“206系统”的探索与展望

时间:2020-03-27  作者:张晋东、宋亚璇、丁莉、李文婷  新闻来源: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人民检察院  【字号: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遵循司法规律,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一、科技助力,“206”系统应运而生

近年来,全国司法系统按照党中央要求部署,集中各方智慧,牢固树立科技强国理念,为满足新时代司法工作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需要,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化应用探索,智慧政法建设各方面取得很大成绩。“206系统”的全称是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因中央政法委交办上海研发的日期是2月6日而得名。

“206系统”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规定和中央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部署,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制定统一使用的证据标准、证据规则并嵌入公检法司各机关的刑事办案系统中,实现对刑事案件证据标准的统一指引和对证据进行校验、提示、把关、监督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确保刑事办案过程中全程可视、全程留痕、全程监督,以减少司法任意性,有效防范冤假错案产生。

二、人工智能206”系统显神通

(一)打破数据壁垒,提高办案效率

具体而言,公安机关将案件的电子卷宗通过“206系统”流转到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受理登记案件信息后自动分配给员额检察官办理。员额检察官在收到案件后,案发时间、地点、犯罪情节、涉案金额、社会危害性等关键信息对电子卷宗进行批注。批注完成后将公安提请逮捕的案件办结移交公安机关,将公安机关提请审查起诉的案件办结移交人民法院。期间,公、检、法各承办人能通过206系统实时了解案件流转情况206系统”作为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不仅打通了各部门的数据壁垒,还架设起了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桥梁,使得办案各环节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二)审查全案证据,提示瑕疵矛盾

   “206系统”通过“人脑+电脑”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审查证据链与全案证据,指出各待证事项是否得到证据印证、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符合逻辑等;在报捕、移送审查、提起公诉程序节点,系统会根据相应的证据标准综合提示证据是否缺失、是否存在证据瑕疵

   “206系统”不仅能发现单一证据的瑕疵,还能发现证据之间的逻辑冲突。比如,在一起投毒案中,系统对有关作案动机的证据进行了审查,提取、汇总了犯罪嫌疑人前后六次供述经人机结合比对发现:次供述的作案动机不一致,存在矛盾,提示办案人员进一步查证。又比如在一起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案中,公安机关提取的作案工作是一根木棍,但受害人人体损害鉴定意见书中显示伤口符合锐器致伤的特征,系统就会提示承办人两份关键性证据之间存在逻辑矛盾。

(三)采用高新技术,自动识别校对

以前公安移交过来的大部分是纸质卷宗,仅阅卷就要用好长时间,现在通过运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和图文识别(OCR)技术,基于对大量卷宗材料的学习,初步实现了对各种证据的印刷体文字、签章、表格、图片等职能识别、定位和信息提取,对单一证据实现了自动校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三、瑕不掩瑜,“206”系统仍需完善

不可否认的是,“206”作为新系统推广使用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案件流转存在滞后的问题如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向法院点击移送案件之后往往需要3小时甚至更长的时对方才能在该系统上收到流转案件,导致送案收案的耗时延长。

其次,系统兼容性较差。该系统只有在谷歌浏览器为默认浏览器时才能正常使用,误将其它浏览器设置为默认时会跳转失败无法操作。缺少提示功能,办案人员批注完毕需要进行下一步流转时,只能通过外部通信通知案管人员,有时可能出现衔接不顺畅现象

第三,系统功能比较单一。目前该系统常用功能主要证据指引和案件流转,功能比较单一,影响使用感受

四、未来可期,“206”系统大有可为

在历史性机遇面前,探索仅仅只是开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206”系统在证据指引、提示、检验、把关、监督上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合格的办案助理帮助办案人员克服个人判断的差异性、局限性、主观性,提高对证据审查判断的科学性、精准性、全面性,防止 “起点错、跟着错、错到底”防止司法的任意性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注入新的动力,带来新的革命性的变化。